close

這個傢伙不是人啦!

提交者: exeditor_hsin 日期: 2008/1/18 23:24:08 閱讀: 398


作者:譯者:納新和萬源一

摘要: 如果上主並非一個人,那為什麼耶穌這麼描繪他呢?這很讓人迷惑哦!



作者:Gloria and Kenneth Wapnick, Ph.D. /納新 、萬源一 譯, 若水 校訂


作者概況: 譯者:納新和萬源一

有關譯者:納新和萬源一是中國新時代網的創辦者和主要建設者。自1997年以來新時代網致力於向中文世界引介西方新時代思想,新時代網成為最重要的傳播和討論靈性思想的中文論壇,尤其為國內靈性追求者進行了時代思想啟蒙。2005年,新時代網更名為中國心靈成長網,進一步致力於傳播先進思想,推動中國人的心靈成長建設。在若水的鼓勵下,朱納新有意針對中國讀者的需要建構一個介紹「奇跡理念」的網站。萬源一主編的網路電子雜誌《心靈成長日報》,更擁有3萬多讀者的訂閱。


問:如果上主並非一個人,那為什麼耶穌這麼描繪他呢?這很讓人迷惑哦。




這個問題涉及《奇蹟課程》學員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的核心:耶穌使用比喻性語言引發學員重大的誤解,無論是在對理解耶穌在《課程》中的教誨方面,還是在將它的原則運用於他們的日常生活方面。《課程》的語言分明是二元、象徵和比喻性的---就象所有的語言必定是的那樣---耶穌在課程中無數地方解釋他必須用這虛幻的語言---也就是二元性---來讓他的學生理解他要傳授的真理。比如他論及新生的神聖關係時:




在你所接到卻不曾瞭解的一切資訊中,只有這課程提供你瞭解的機會,而且是可能瞭解的。因它用你的語言。你尚不瞭解它,只因你的整個交流能力還在嬰兒期。嬰兒所發的及聽見的聲音,是很靠不住的,不同的時候對他意味著不同的意義。他所聽見的聲音,或他所見的景象都尚未穩定下來。….神聖的關係有如就在此刻重生的嬰孩,它雖剛由一個庸俗關係中轉世,卻比它所取代的舊幻覺更為古老。這嬰兒能幫你重拾慧見,他會說出你所能瞭解的語言(T- 22.1.6 :1-5; 7:2-3; italics ours in 7:3)




我們都曾經歷過這類需要。當我們對孩子們說話時我們選用適合孩子理解力水準的詞語和概念。即便我們所說的形式未必總是完全正確,可我們的愛心和想幫助他們的願望是真誠的。在正文的後面,耶穌從我們分裂的心靈內教導我們基督的一體性時作了相同的陳述:




由於你相信你們是分立的存在,於是,天堂在你眼中必也成了分立的。會透過你所瞭解的事物與你接觸的,不是真理本身,而是上天使你得以融入真理的那個連線….但祂必須使用此心所能瞭解的語言,並運用它自以為面臨的處境。祂必須利用所有的學習經驗才能把幻境引入真理,領你越過所有關於你自己的錯誤觀念,到那本來就超越它們的真理那裏(T-25.1. 5:1-2; 7:4-5; italics ours in 7:4)




因為,如我們所看到的,耶穌沒辦法向我們傳達創造我們的、並是我們本源的上主究竟是什麼,所以,他必須訴諸神話般的故事和比喻。這些象徵才是與身體認同的我們所能理解的。在整個《奇蹟課程》中,上主被稱為一個具體的實體,若沒有身體,你根本不知從何想起他(text, p. 364; T-18.VIll. 1:7)。他被稱為“天父”,被描繪成有肩膀、手和能說話,還有寂寞和未完滿的感覺。甚至還暗示他有淚腺,因為他還為與他分離的兒女而哭泣。顯然,我們描述的這非二元的上主不可能有這些特性或這些身體部位。更進一步地,真正的上主根本不會像我們那樣思考。他也不可能真的有個回應分裂幻覺的救贖計畫,一如《課程》所描述,創造了聖靈。當我們懂了耶穌是從我們所能理解的神人化層面來說時,表面矛盾便解決了,他在正文一開始便給了我們一個極好的例子:




也就是說,奇蹟為達到它的圓滿效力,必定會用領受者所能瞭解而且不致害怕的方式表達出來。




《奇蹟課程》的學員必須警覺,不要落入把比喻性的說法當真的陷阱。一個簡單實用的法則就是記住只有非二元才是真的。與此相對,二元是分裂的幻相,我們可以在《教師指南》一句類似的句子中看到,這裏我們把死亡這詞用二元這詞來替代,我們將在後面的一個問題中更完整地引用這節。




上主之師,你奉派的唯一任務可以終歸一句:不要為了妥協而接受任何有二元論的說法。(manual, p. 64; M-27.7: 1)




不管在《奇蹟課程》的哪個章節裏,如果耶穌提到上主任何事情、有任何人類的或神人化的特性時,這自然是二元的,因而是一種比喻,用以表達上主的抽象的和普遍性的愛,這種愛是超越一切二元論的。同樣的,任何涉及聖靈或耶穌做什麼事情的也歸入同一範疇。




毫無疑問,對還相信自己在二元的時空世界裏的我們來說,這些是極其重要的章節。把這些說法字字當真,會使我們永遠學不會那原要幫助我們由充滿身體及個別性的夢中喚醒的課程。最常見的是,學員到最後會因無法超越《課程》從《聖經》中借用來的語言(不外乎上主與聖靈與人類擬人化的互動),而強化他們自己的特殊性,並與身體認同。聖靈的真正角色只是我們心中的聖念,不斷呼喚我們選擇它,別再選擇小我為師。唯有致力於此,學員才能步上正確的寬恕之路。









文章地址: http://accim.org/jj/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6/525

回朔地址: http://accim.org/jj/modules/article/trackback.php?5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玄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