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為什麼《奇蹟課程》用男性的語言來闡釋三位一體?耶穌是男性主義者麼?
不,耶穌不是男性主義者,同樣,《課程》的記錄者海倫也不是女性主義者。確實,《奇蹟課程》在語言學上是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猶太-基督教的傳統框架下寫的,並用傳統父權社會的《聖經》語言。因此,《課程》也採用男性獨尊的三位一體的說法,來配合這種宗教傳統。無論如何,這點一定要懂得,就是三位一體既非男性也非女性,而神聖的一體性對性別一無所知,因為它並沒有創造身體。這點也是《聖經》中的造物主上主和《奇蹟課程》中上主的不同的進一步證詞。事實上,耶穌是這麼談及他為何運用以小我為導向的語言的:
本課程所依據的是小我的架構,因小我才有此需要….因此,它使用文字,而文字也是象徵性的,故表達不出超越象徵之外的境界(manual, p. 73; C-in.3:1,3)。
非常明顯,《課程》採用這男性的語言的用義不在於此。儘管《課程》的用語的“形式”和兩千五百年的西方傳統相同,但其“內涵”卻正相反。正文兩次提到這類例證,那就是聖靈並沒有剝奪我們的特殊關係(“形式”),相反,將它們轉化(通過改變它們的目的----“內涵”)。所以,它給了讀者一個極好的機會,通過《課程》的男性主義者的語言而把它們隱藏的批判性念頭提升到意識的層面,籍此練習寬恕,在聖靈的幫助下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它們。這樣,父權社會的特殊之恨(或愛)的關係,不論是宗教的或世俗的,才可能轉化為神聖的關係,如今這種關係的目的乃是寬恕與平安,而非判斷和攻擊。
同樣,我們也能理解《課程》上主之子這詞的用法。兩千年來,它主要被基督教神學用來專指耶穌,《聖經》的上帝之唯一的兒子以及三位一體的第二個位格。此外,聖保羅籍由將其餘的人類歸入上主的“養子”來強化耶穌的特殊性(《迦拉太書》4:4)。耶穌為了強調他和我們是平等的,故在《奇蹟課程》使用同一個名詞,先前專屬他一個人的稱呼,現在指向所有的人:包括那些還相信他們是身體而與他們的本源分離因而與他不同的上主的兒女。上主之子一詞甚至更具體地指稱正在學習《奇蹟課程》的學員,這用法顯然無關性別。
因此,這個詞語是刻意用來糾正在《奇蹟課程》眼中被基督教扭曲了兩千年的耶穌的基本訊息,它指向完美的平等性和上主之子身份的一體性。所以在《課程》中,耶穌介紹他自己在實相中和其他任何人沒有任何差別(儘管在時間中他和我們肯定是不同的)。所以再重申一次,同一名詞——上主之子,先前只用來指耶穌,現在則用來指我們大家。而且,這個詞也被用來指基督,上主在分裂之前的創造,他的唯一的聖子。我們再次看到,傳統基督教同一名詞現在被賦予了完全不同的內涵。“上主之子”一詞也可理解為孩子,孩子也是《課程》中經常用到的名詞。
重新解釋“上主之子”,由獨佔的意思改為全面的涵容,這對《課程》的思想體系來說很關鍵。因為耶穌用這詞有他的的理由,所有學員(男女都一樣)都要警惕自己想要修改《課程》“冒犯性”語言的衝動。儘管這種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它的確會破壞耶穌教學的初衷。保留《奇蹟課程》的原有“形式”才可能忠於它的教誨,要改還是改變自己的思想吧。對這種情形,套用一句正文中的名言最恰當不過了:不要設法去改變《課程》,而應改變你的心對《課程》的看法(text, p. 415; T -2l .in.1:7)。既然《課程》的形式是改不了的,學員還是把他們的反應當作學習寬恕的課堂比較明智,非但寬恕耶穌、海倫或《奇蹟課程》本身,也寬恕那自己認為先前(或現在)曾對自己或他人不公的人。
最後要說的是關於《課程》的男性語言的問題:用男性的“他”這個代詞來代替“一個人”或“人”這樣的名詞是長久以來語法慣例。因為《奇蹟課程》的一個中心教義是“我們不是身體”----所以三位一體的成員也不是身體----所以這問題顯然也只是一個“形式”或風格問題而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