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水、蕫桄福
若水訪談錄--四川震災期間接受中國社會新聞主筆董桄福訪談(一)
若水訪談錄--四川震災期間接受中國社會新聞主筆董桄福訪談(二)
若水訪談錄--四川震災期間接受中國社會新聞主筆董桄福訪談(三)
若水訪談錄--四川震災期間接受中國社會新聞主筆董桄福訪談(四)
7.董桄福:你生於大陸,長在臺灣,定居美國,講學足跡遍及世界,在不同的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會,不同政體之間往返,一定深刻洞察人心。依你看來,現代人心靈最大的困擾是什麼?那種超越國度、種族、時空,困擾著人得到真正心靈自由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若水:世上所有的人對自己的生命都有一共通的感受,即是:總覺得自己有問題,人間沒有白吃的午餐,自己必須犧牲,付出代價才可能滿全自己的願望。不論你生在那個國家,或貧或富,人類生來就帶著一股「對自己不滿」的心理,這是心靈難以自由的真正理由。
當然,有人會說,人類對自己不滿,社會才會進步!這是小我想在人間打造天堂的一個藉口,我們不妨捫心自問一下,自知不善的人們經過多生多世的修補,找到真正的幸福或平安了嗎?學過一點心理學的人大概都能接受,人們最大的苦其實不是出自外界,而是出自自己的想法。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種「自憎」的感覺?《奇蹟課程》有它自己的一套講法,不是三言兩語能在此說清的。讀者若有興趣,可以參考我的導讀書籍《創造奇蹟的課程》,或是「奇蹟研習DVD 」了。
8.董桄福:你在中國大陸講了好幾場「寬恕心理學」,也就是「奇蹟課程研習班」了,從各地學員反映出來的情況看,你覺得現在大陸學員的內心裏最缺乏的是什麼?並說說原因。
若水: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來參加「寬恕研習」或「奇蹟研習」的學員,大多有一些心理學的背景,或受過傳統宗教或新時代的薰陶,才會找上《奇蹟課程》這麼難讀的書。他們的年齡大約在中年以下,沒有受到文革的苦,幸運地趕上了中國的開放與經濟發展。所以,從初步的接觸,我不覺得他們與國外的學生在心態上有何不同。反之,由於在中國,不容易接觸到《奇蹟課程》這類深度心靈學的資訊,他們一旦感到這套學說答覆了自己心中的疑難,他們學習的態度比外國學生還要認真。我看得出來,他們真的在尋找心靈的出路。
我曾這樣問過自己:《奇蹟課程》這種高層次的心靈學,為何沒有降臨在世界的文明古國,如中國,印度或中東,卻來到美國這個年輕資淺的國家?甚至有位通靈朋友告訴我,亞洲人的意識型態還需要 一兩 年才可能接受《奇蹟課程》的理念。為什麼呢?只要環顧一下中國、印度,這些文明古國的人,人們仍在為溫飽而奮鬥,滿足最基本的物質需求,連心理學家馬斯洛所提到的心理需求都還不敢奢望,《奇蹟課程》對這群仍在打拼的亞洲人確實太高調了一點。
然而,我在中國的講學經驗卻推翻了朋友的預言,我在三天研習中,把外國奇蹟學員修了好幾年都沒搞通的「奇蹟理念」講解給第一次接觸奇蹟理念的中國人聽,他們竟然聽得懂!有時我演講的對象,是一群沒上過一堂心理學的婆婆媽媽,只要我舉 一兩 個例子,他們也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這是我最大的驚訝:他們竟然聽得懂我在說什麼(即使他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這大概只能歸功於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心性之學,儒釋道的精神遺產仍然深深埋藏在中國人的血液裏。
如果是針對一般的中國讀者,我可能會說,追求心靈成長的人最重要的是「自誠且自明」,能誠實地面對自己心裏的每個想法與感受。這在意識型態強烈的中國,比較不容易。
在我們的家庭或社會裏,天天被人灌輸:「你應該怎麼想」、「你應該有什麼感覺」,一個好孩子若要成為父母的好孩子或是社會的好公民,最好不要有獨特的想法或個人的感覺。慢慢地,放下自己的想法與感覺成了最安全的生存法則,久而久之,人與自己開始疏離。
今天在報上看到中國媒體找到了四川「勇敢」的女孩,唐沁。根據報導,這孩子被救出時,沒掉眼淚,甚至在腿上打鋼釘時都沒哭(註:這只是媒體報導而已,而中國媒體慣常會按照社會的期待去塑造英雄,所以,我存疑)。然而,媒體一不小心卻透露了一個細節,唐沁開始在夜半驚叫,堅持要搬到醫院外面的帳棚裏。
我讀了這篇報導,忍不住為這笑容燦爛的女孩歎息。上億的中國人把「堅強」的期待都投射在這個小女孩身上,她得把人心本有的恐懼以及倖存者的內疚壓得多深,才能為大家擠出那個笑容。
當一個人與自己的感覺切斷時,被壓抑的情緒便會四處亂竄,找尋出口,使得一個簡單的問題都可能變得剪不斷,理還亂的無頭公案。
我們若不習慣說出心裏的話,不敢接受自己的感覺,想要突破自我或尋回真我,還有一段路程要走。然而,我有信心,中國五千年「心學」的傳承,加上日益開放的社會,以及被照顧得無微不至的下一代,中國人會很快補修「心理」所需的功課而成長得很好的。
(待續)
(欲一覽為快的讀者,可至「線上教學」下載全文。若有註冊登入上的疑問,歡迎來信 acimtaiwan@gmail.com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