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源:希阿榮博堪佈網站 http://www.ptz.cc/page/index/index.aspx

許多人對佛教中“出離心”這個概念存在誤解甚至排斥,把佛教的強調出離心看成是消極避世的表現。

 

什麼是真正的出離心? 為什麼出離心對修行如此關鍵? 怎樣才能生起出離心? 為澄清誤解、引導修行,希阿榮博上師從現代人日常生活的點滴出發,走入你我的內心世界,就出離心及相關問題作了深入淺出的開示。 

   人們常說把修行融入生活中,可奇怪的是,儘管我們很努力,修行卻仍然與我們的生活若即若離。 當我們打坐、念經、微笑面對他人時,我們覺得自己做得很好,真正是把佛法運用到生活中了;

 

 

可是在我們沮喪、憤怒、疼痛、委屈的時候,佛陀的教誨便開始記不清。 除了當時極其鮮明而強烈的屈辱感、挫敗感外,其他一切都退到模糊的背景中去了。 也許有人不禁要懷疑上師教給我們的種種方法是否真的有效。

   

為什麼修行不能持續地改變我們的生活? 為什麼讓很多人脫胎換骨、自由覺悟的佛法到了我這裡就總是失效? 也許答案就在於我們把生活抓得太緊。

 

 

不論自覺或不自覺,生活中的一切對我們來說都太重要,工作、家庭、金錢、聲譽、感情,我們希望這一切都盡在掌握中,四平八穩,安全放心。 為此,把全副精力都投入進去還不夠,還要通過修行為生活上保險。

 

 

 然而,生活就像我們手裡握著的沙,抓得越緊流失得越快。 在無常面前,以強化生活和自我為目的的修行變得支離破碎,收效甚微。

 

 

我們若能放鬆下來,不把生活中的每件事都看得至關重要,而是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修行上,生活並不會因此變得更糟。

 

 

相反,真正的轉變會在這時出現,我們也會因為放鬆而第一次嚐到自由的滋味。

   

放鬆可以說是修行的第一課。生活中人們最慣常的狀態是緊張、對抗。 對自己、對別人、對周圍的一切都緊張兮兮。我們不喜歡生活在自己的掌控之外,任何一點不確定都會讓我們焦躁不安, 所以我們總是神經質地忙碌著,即使身體沒動心裡也從沒停過,深謀遠慮想防微杜漸。

 

 

 一帆風順時,我們希望這種美妙的狀態能一直保持下去,不想看到任何突發事件打破生活的完整平靜。 生活中發生任何一件事,都讓我們心頭一緊,必須立即判斷出它的利弊以採取相應的行動。

 

 

對自己有利的要讓它錦上添花;對自己不利的要趕緊想辦法壓下去或推出去。我們自以為是生活的故障檢修員,整日一副嚴陣以待的模樣。身處順境的時候,饒是這樣不安,陷入逆境會怎樣惶恐更可想而知了。

 

 

我們彷彿每天頭頂磨盤走來走去,感覺要被壓垮了,世界縮小到只剩下眼前那一堆困難。 諸事不順,我們越發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可憐蟲。 這種自艾自憐的情緒使我們覺得自己更有理由責怪、刻薄、報復、折騰。

 

 

我們樂此不疲,以至於忘記生活原本就是變化無常,喜憂參半,甚至有點混亂的。 哪怕我們耗盡畢生精力,也無法使它更可靠有序些。 而修行只是讓自己放鬆下來,不再對抗,習慣那種不確定性並安住於此。 有人也把這稱為自在。

   

 

記得我十七歲時,在家鄉跟隨才旺晉美堪布修學佛法,從共同外前行開始。 我緊張而興奮,每天關在自己的小屋裡沒日沒夜地修行。 起初一切都正常,直到觀修壽命無常時問題出現了: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觀想,使我的身體過度緊張而僵硬;對無常的深入觀察使我內心充滿沮喪、哀傷。

 

 

我整個人緊繃繃的,生不起清明的覺察,應該達到的體驗也遲遲沒有出現,這令我既愧疚又焦急。 終於我在本應閉關的白天迷迷糊糊地走出了小屋。 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兒,只想擺脫心裡的困窘不安。

 

 

 我的上師才旺晉美堪布把我叫到他的住處,對我說:“ 弟子,你應該把窗戶打開。看外面的虛空,寧靜而廣闊。盡量放鬆身心,凝視天空,慢慢地把心融入到天空中,安住。我按照上師的提示去做,果然很快走出了困境。 才旺晉美堪布傳授的這個珍貴法門,讓我受用一生。

 

放鬆下來,讓心與外界連接,不刻意追求任何狀態或結果,只是安住。 這實在是最為重要的修行

   

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睹明星而悟道,他不禁慨嘆:所有眾生都有一顆本自具足的菩提心。 不論我們曾經多麼貪婪、殘暴、奸詐、愚昧,都從未令它有絲毫減損。

 

它一直在那裡,從未離開過我們,所以修行不為再去成就什麼、證明什麼,而只是引導我們放鬆下來,慢慢去貼近本心

 

我們之所以很難體會到本心,是因為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所作所為大都在牽著我們朝與本心相反的方向走。 很多習慣,尤其是心的習慣,讓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窘境,比如前面說到的緊張對抗,還有趨利避害、推卸責任、自以為是、太在意自己的方式等等。

 

 

 我們修行便是要以一種溫和的方式扭轉這些習慣,使自己逐漸擺脫困窘的境地。趨利避害大概是所有眾生最根深蒂固的一個習慣。 趨利避害本身並沒有問題,我們想脫離痛苦、尋求解脫,這就是趨利避害的一種表現。

 

 

但問題是很多人對趨利避害上癮,只要一感覺不舒服馬上就另外尋找慰籍,不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去認知和體驗。

 

 

天熱要開冷氣,天冷要燒暖氣,風吹日曬很辛苦,出門要坐車。 就在這忙不迭找安適的過程中,我們不但錯過體驗四季的樂趣,而且還變得越來越脆弱,越來越容易受傷害。

 

 對趨利避害上癮,也有人稱之為“縱慾”。 我們一般認為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才是縱慾,不過在較微細的層面上,只要有條件,每個人都願意縱慾,因為縱慾是人們逃避不安的習慣性方式。

   

人們孤獨、煩悶或者感覺有壓力的時候,會喝酒、暴飲暴食、購物、打電話、上網,或者窩在沙發里不停地換電視頻道。反正就是不想留一點空間給自己去面對那份孤獨、煩悶或壓力。 用來幫助我們逃避不安的種種活動本身又會帶來新的煩惱和問題。

 

 

 我們的初衷是讓自己免於痛苦,得到安適,而實際做的卻是用一種痛苦代替另一種痛苦,如此循環往復,更強化了我們的恐懼。 以前的人排遣情緒還能寫信、看書或培養某種陶冶性情的愛好,而現在的人遠沒有那份耐心,除了對輪迴,對什麼都很快就厭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玄禾 的頭像
    玄禾

    第五密度新人類

    玄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