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odore第二本書的第四章:提升意識的方法(一)


2011-01-02 12:44







譯注:Theodore的這第二本書的英文名為《Waking Up: Channeled Teachings from Theodore by Gina Lake》,可惜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被出版成英文書籍,並且原作者Gina Lake那裏的英文原稿也丟失了(根據她給我的最後一封信,她說她在90年代接受了12本資訊,可最終只有3本出版了,其他的都因為沒有出版社感興趣而沒能出版,所以長年以來她說她最終就刪了那些檔),而只是在日本被中村留美子女士翻譯成了日文。Theodore的第一本書也是由中村留美子女士所翻譯的。我在對照英文原文看中村留美子女士所翻譯的Theodore的第一本書的日文譯文的時候明白了,她為了語句通順以及符合日文習慣而對英文原文做了修改,可以說不是直譯,而是意譯(甚至我還發現了她在翻譯上的一些小錯誤)。所以,我再根據這個意譯的日文譯文翻譯成中文的話,與英文原文的精髓肯定有不少的差別,再加上我對日語的理解也是半吊子,我沒有過日語一級,只是憑著對這些書籍的熱愛,全憑自己查字典,以及看日文書看多了之後混個眼熟才翻譯到現在。實在不是最佳的翻譯人選。可沒辦法,這也許是我的宿命。所以,我在翻譯Theodore的這第二本書的時候,只能採用意譯的方式,但願我對Theodore思想的理解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


第四章 提升意識的方法


  暝想對於意識的提升非常重要。通過暝想能讓心靜下來,並能除去妨礙通信的障礙,這樣才能接受到(來自高我的)通過直觀感受而傳過來的資訊。並且,暝想還能幫助自己有意識的認識到去尋求與神靈的通信,以及想要從神靈那裏得到幫助。神靈不會無視本人的意願而主動對人產生影響,所以,如果不打開自己的心去承認神靈的存在,並且如果不主動尋求神靈的幫助的話,神靈就不會顯露真姿。如果你的心裏並沒有意念想接受神靈,那麼神靈的存在其本身反而會招來混亂的結果。


  為了向神靈表明自己接受其存在性,可以考慮實際張嘴去請求神靈的引導以及療愈。或者通過暝想、聽安靜的音樂、書和療法、參加課程來得到必要的幫助等等方式,也能間接的產生推動神靈的效果。只要在自己的人生中準備好了去接受神靈,那麼無論何時都能夠從神靈那裏得到幫助。所以,先從,為了呼請神靈而進行暝想開始,然後,或者在暝想之中傳達自己接受並承認神靈的念頭,或者不用那麼堅苦,而只要在暝想中努力讓自己感到自己對神靈有好意並尊敬神靈。


  如果真誠的想要在靈性上成長,並且想為人類做成一些事情的話,就必須在生活之中進行暝想。如果對暝想總有種抵抗感的話,就要分析一下為什麼會有那種抵抗感。要想讓暝想成為習慣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和訓練,所以人類的自我總是不想去適應暝想。另外,人類在意識上總是傾向於優先努力去做那些,容易得到快樂的,會讓自己有自信心的事情。除此之外,對暝想感到恐懼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對於超越現狀,朝更大的方向成長這種事情,自我總是躊躇不前,這是自我的性質,這種抵抗通過恐怖感等感覺被表現出來。自我害怕他的存在被無視,被抹消。不過,自我對暝想所抱有的這種猜疑心倒也並非全無道理。因為,暝想能讓個人超越自我,從這種意義上來說,確實暝想會導致自我消失。但是,除非通過死亡,否則自我不會完全消失,所以,這種對自我消失的恐怖感並無事實根據。可是儘管如此,由於自我還是不能除去恐怖感,所以總是對於暝想的習慣鬆懈懶怠。這種抵抗特別是在暝想剛開始出現效果的時候容易出現。


  妨礙暝想的障礙除此之外,其他還有:時間、場所、安靜的氛圍難以確保等等這些制約因素。如果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吵吵鬧鬧,確實就很難找到安靜和舒適輕鬆的時間與地點。如果在生活中找不到安靜的時間,那麼恐怕就需要改變一下生活方式。靈性的成長需要平穩和舒適,這並不僅僅是為了暝想,這也是健康生活本身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對於在當前的生活中一點也找不到舒適輕鬆的時間的人來說,去創造這樣一個舒適輕鬆的時間,應該是決心要過一種有靈性修養的,以及有意識的覺醒生活的第一步。


  在你們的社會中,想要得到平和和心靈的安靜並不容易。有很多人都有過精神上的疾病和憂鬱症的經驗,其原因之一是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下,不允許人們有平穩的生活。但是,就算很困難,也不能被這個不健康的社會所引誘,而必須要尋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論何時,只要還繼續這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就無法談什麼社會變革以及療愈這個社會(譯注:這本書的第一章談了變革當前社會的一些具體方法)。這本書的讀者大多都是為了療愈這個地球才轉生到這個星球上來的,可是卻與其最初的目標相反,患上了與地球一樣的病。不要害怕自己獨自一人。讓時間寬寬鬆松的,去嘗試聞一下花香吧。花的壽命很短,在你還猶豫著要不要去聞的時候,一下子花就凋謝了。


  妨礙暝想的另外一個因素是“無知”。學習做菜或打高爾夫球的時候,可以通過上課或讀書等方式來學習,可是卻幾乎沒什麼人想要去學習暝想的方法。關於暝想就算是讀書也幾乎幫不上什麼忙,不過讓別人教你倒是個不錯的方法。暝想是一種技能,跟隨指導者學習是最實際的方法。通過跟隨指導者,可以學習到暝想的方法及其根據,以及進行暝想的時間和場所等基本知識,還能學習到怎麼克服對暝想的抵抗感,以及如何應對必然會發生的一些問題和失敗。暝想是一種通過訓練而學習的技術,每個不同的人其暝想時所經驗的內容也各自不同,所以,從有經驗的人那裏得到哪怕少到只有一兩次的教導,也都會有效果,並且還可以說這是不可缺少的條件。集體暝想也有幫助,但重要的是,集體之中必須要有有經驗的人,並且其成員要能對通過暝想所產生的感情有共鳴。


  在暝想還沒有產生成果之前,卻要每天都在固定的時間進行暝想,這也許是暝想最大的障礙。在速食和簡單省事受到歡迎的現代社會,幾乎沒有人能有毅力願意忍耐--離出現成果也許要花好幾年,並且每天都必須重複同樣的事情--這種事實。在暝想變成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之前,也許是要花幾年時間的。


  你有決心開始去做這樣一件需要那麼長的時間才能見到成果的事情嗎?能給自己以及自己周圍的人們帶來幸福和充實感的具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的東西,除了暝想之外恐怕就沒有其他東西了。你真的能得到滿足嗎?人生除了暝想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東西也需要同樣的信念、試煉和永不放棄的決心,那些東西也能帶來最大的收穫。不過,如果你相信我們的話的話,那麼就請只記住這句話:“有意識的過著覺醒生活的唯一方法就只有暝想,早也好晚也好,你最終必須要踏出這最初的一步”。地球,正是在現在,期待著你踏出這第一步。


 



Theodore第二本書的第四章:提升意識的方法(二)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的話,所謂暝想就是將意識的焦點朝向至高的東西--愛,和其他一些東西--的行為。實際暝想時,可以將意識集中在蠟燭的火焰、聖者的照片、曼陀羅畫或者Yantra畫(譯注:指印度教和佛教坐禪時所用的線形圖案)等象徵性的圖形,或者將意識集中在曼怛羅(譯注:指咒語或與其相關的聲樂?)或者其他的妙音上,或者自己內心所浮現的圖像上,或者通過暝想而在身體內湧現出來的一種能量升高的感覺上等等。因為只要讓意識集中,就可以讓心安靜下來,而讓心安靜下來才可以感覺到神的存在,這,就是暝想的目的。


  應該讓心的焦點集中在什麼上面?這種讓意識集中的行為其本身並不那麼重要。剛才我們舉出了很多能用以讓意識集中的物件,這是因為具體集中在什麼上面最合適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通過在視覺上盯著什麼東西看就能讓意識集中,也有的人適合聽音樂,還有的人能通過讓身體動起來而進入很深的暝想狀態。不論是視覺還是聽覺,只要你使用你自認為自己五感最發達的那個感覺,就有可能進行最有效的暝想。


  想要知道自己的五感中哪個最發達很簡單,只要考慮一下自己喜歡什麼。是喜歡觀賞什麼?還是喜歡聽聽音樂什麼的?或是喜歡碰觸什麼?還是喜歡聞聞什麼?另外考慮一下自己的特長也會有幫助。比如,是視覺性的想像某個圖像很拿手,還是演奏樂器或唱歌很擅長?亦或是能感受到人們或場所周圍所圍繞的能量?或者是,如果你在藝術方面很擅長,那麼畫畫(視覺型),作曲(聽覺型)或者雕刻(運動型)哪一個對你最合適?再比如,初次和誰見面的時候,是最容易被那個人的外表所影響?還是最容易被那個人的聲調和說話的方式所影響?還是大多情況下是對那個人所帶的能量的水平起反應?像這樣,觀察自己的特長和有自信的地方,以及綜合考慮一下別人是怎麼評價你自己,以及評價他們自己的,這樣就應該能夠發現暝想時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自己的五感有很多都很發達,感到難以判定是哪一個的時候(經常會有這種情況),那麼就可以在暝想的時候,根據場合不同而分別使用自己認為最適合自己的感官。只要暝想讓你感到很享受,你就能不感到痛苦的將其堅持下去。高興享受的持續下去是最重要的。因為有很多人,他們以一個不適合自己的方法開始暝想,結果最後認為暝想不適合自己所以就放棄了。


  從自己的五感中選出了自己認為最發達的感官之後,那麼下面就需要考慮一下在暝想中讓那個感官最享受的合適的方法。例如,雖然你是“聽覺型”,但是曼怛羅的音調怎麼都吸引不了你的時候,就請選擇自己感覺很美的音樂,讓自己寬舒的融入那個音樂的世界。只要不選擇會讓自己的感情和思考陷入混亂的不合適的音樂,就算不拘泥於曼怛羅,而是聽自己喜歡的音樂也能達到和曼怛羅同樣的效果。“視覺型”的人也一樣,如果盯著曼陀羅畫卻感覺不到效果的話,可以試試凝視蠟燭搖晃的火焰,或者聖者畫像中的兩隻眼睛,也許是適合你的方法。不論是誰,應該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暝想方法。


  感到很難讓暝想成為習慣的理由還有一個,就是有人也許會感到很難在沒有靠背的地方雙腿蓮花座或盤腿而坐。實際上,這種坐姿對於習慣了不使用椅子的東方人來說也許感到很舒適,但是對於不習慣的西方人來說在最開始也許是個難題。所以請選擇自己最舒服的姿勢。為了讓暝想舒適,如果有必要的話,就算是隨便躺著的姿勢也沒關係。但是躺著的問題是很快會睡著。很舒服的睡著了這是休息放鬆,但卻不是暝想!找到一個讓自己舒服的姿勢會幫助讓暝想成為習慣,讓暝想作為習慣而持續下去,這比什麼都重要。


  隨著慢慢習慣了之後,如果能挺直後背暝想的話,會讓效果更好。不過就算不這樣挺直後背,而是靠著椅子後背或牆壁,使用枕頭什麼的也沒關係。對於熟練的人來說,以挺直後背的姿勢進行暝想有非常深的意義,但是對於剛開始暝想的人來說,學習如何讓意識集中,讓心安靜下來才是最初的課題。而姿勢並不是那麼重要。


  另外一個讓暝想難以成為習慣而持續下去的障礙也許是:難以保證足夠的時間。一些關於暝想的書裏說只要一天一次或兩次,每次十分種或二十分鐘的暝想就行了。對於那些感覺自己拿不出更長的時間來暝想的人,從鼓勵這樣的人的角度來考慮的話,這些書裏所說的倒也不能說不合適。但是,如果想要讓暝想的效果不僅僅局限於放鬆和休息的話,那麼那些書裏所寫的時間就不能說是充分的。放鬆和休息在特別是像今天這樣的快節奏的社會裏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暝想是屬於超越了放鬆和休息領域裏的行為,所以,從暝想裏所得到的恩惠,是單純的放鬆和休息能得到的東西所無法相比的。


  如果想要推進靈性的成長,並從暝想中獲得最大的效果的話,那麼從習慣了暝想之後開始,一天至少要分配一個小時給暝想。在還是初學者的時候,暝想時自己能持續多長時間就暝想多長時間,但是當進入真正的暝想學習階段之後,就必須要花至少一個小時來讓心集中。因為,幾乎所有的人在暝想的時候,從暝想的導引階段到達稍微深一點的階段--這個階段才是暝想的真正目的:心的解放和體驗“普遍的自己”--是需要花費那麼長的時間的。


  因為,像這樣從完全的制約狀態,達到讓心自由解放的狀態要花一個小時,所以,要從那個(心自由解放的)狀態達到更加超越的世界,也許就還再需要花一個小時。就算是熟練的暝想家,他們也有很多人當在暝想的最初階段獲得了這種心的解放感之後,就立刻滿足,並且中斷了後面的暝想。可惜的是,暝想所能得到的最大成果恰恰是在進入那(心的解放感)之後的階段時才能獲得。對於已經熟練了暝想的人來說,一般的暝想就算是持續一個小時以上也不會有抵抗感。但是,幾乎沒有人能充分理解長時間暝想所能帶來的收穫,或者感到有什麼根據非要花很長時間來進行暝想。結果就是,對於你們的人生非常重要,具超越性質,並且具有密切意義的暝想,在你們的生活中卻成了幾乎沒有什麼價值,而被你們敬而遠之的東西,這真是種諷刺。


Theodore第二本書的第四章:提升意識的方法(三)


理所當然,養成--與世間一般的價值觀念相矛盾的--暝想的習慣非常重要。但是,你們已經習慣了迎合世間一般的價值觀念。脫離由社會所決定的一些有價值的交流和活動,而把時間花在獨自探索自己的內在世界上時,你們會感到一種罪惡感。花一小時到兩小時的時間,只是在自己的房間裏靜靜的坐著,很多人會感到這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關於暝想時間長短的重要性,要怎麼對家人和社會說明才能得到他們的理解呢?生活在一個,暝想的價值無法被承認的社會中時,給你們自己創造單獨暝想的時間,關於這一點的重要性,想要讓自己以及周圍的人理解並承認可並不容易。


  確實也有一些人只要暝想幾分鐘,就可以達到高的意識狀態,但是那樣的人非常少見。能很容易就進入深的暝想狀態的人,他們在過去世中,或者曾是暝想家,或者曾經過很多年的暝想訓練而積累了經驗。沒有一個人能不經過長時間的,或者很多世的暝想訓練,就能立刻進入深的暝想狀態。如果你們對暝想有興趣而在實踐的話,那麼你們在過去生涯中曾學習過暝想的可能性很高。在過去世中曾有過練習暝想的經驗的話,那麼在現在這一世中只要接著努力就能獲得很大的成果。但是,想要連接到宇宙意識,或是與神成為一體的話,那可還要花更多更多的歲月。


  就算你知道:每天都進行暝想,就算這樣持續二十年以上,也不一定能達到高的意識狀態,但你也不能放棄暝想。因為,活著如果不努力,那麼也就沒有了意義。通過哪怕只是創造出一點點的時間來暝想,你也會離神更近一步。比如,就算是你要直到下個轉世時才能達到高的意識狀態這種至高的目標,但是在這一世中你通過持續的暝想,就會一點一點離目標越來越近。不放棄的持續下去,這反映了你決心實現目標的忠實和決意。進一步說,僅僅是到達了宇宙意識這本身並不是重要的經驗。在學習暝想的過程中,你們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經驗到神之存在。不管怎麼說,光只是:通過暝想能得到健康和幸福的回報這一事實,就應該已經超額補償了暝想所帶來的犧牲。


  至今為止,經驗過宇宙意識的人真的是屈指可數,所以也許最好還是不要強調那種至高的體驗。當意識到要達到那種至高的體驗是多麼多麼的困難時,也許就會導致產生不耐煩而最終放棄。不能僅僅為了一個勁的追求至高的體驗而進行暝想,想要加深對神的理解,想要療愈自己以及其他人--這種想法,才必須是努力進行暝想的動機。總是一個勁的想著要到達宇宙意識--這可以說是一個例子,說明瞭人類自我所具備一種傾向:並不是將重點放在學習的過程上,而是放在最終的結果上。你們應該不要只是重視結果,而是應該要重視學習的過程。一個旅程的重要性,恰恰是朝著某個方向前進的過程其本身才有意義,最終到達了哪里並不是那麼重要。通過學習暝想,就能理解到過程本身才是多麼的重要。所謂暝想的目的,就是超越:作為個人的意識,以及處於其中心位置的某個自我,並到達高我。超越作為個人存在的境界線,在朝著越來越高的高處上升的過程中,讓“時間、思考、自我”的功能全部停止,在一瞬之刹那所凝聚的永遠的時間之中,只有你飄蕩在其中。可以說,在這個過程中,才能體驗到神的存在(或者說,是你們內在能感受到的,為神的存在的那一部分)。停止一切思考,不要評價或批判自己內心中所浮現的東西,而只是將自己交托出去,這樣才能與神相會,而在這其中,隱藏著理解人生歷程的關鍵。


  如果要理解所謂“活在瞬間中”到底是什麼意思的話,那麼,與“達成某個目標”這個概念相反,教導“過程的重要性”的冥想,對於你們來說就極端的重要。人類的自我總是追求某個目標,這是基於自我所持有的欲望。由於個人的意識以及自我的注意力太容易被達成目標的欲望所吸引,所以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那種“喜悅的重要性”就被丟失了。因此,自我--以及持有自我的本人--常常是欲求不滿,所以就導致了,為了滿足靈魂的饑餓感,而一個接一個的不斷追求下一個目標。但是,不管再怎麼追求下去,也絕不會滿足靈魂的饑餓感。因為,真正的靈魂的充足感,無法通過達成某樣東西而得到,而是在生活過程的實際體驗之中才有可能被獲得。這種靈魂的充足感,可以說是,只有通過將意識集中到所謂當下這個瞬間,才能獲得的喜悅感。


  通過暝想,學會放棄追求某個目標,然後才能領悟到:通過將意識集中到每一瞬間所發生的事情上才能得到的喜悅。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不應該去達成目標。目標,當然是應該被達到的,但是那只是意味著:當達到目標之時,必須要伴隨著深刻的充實感,以及對活著這件事情的感謝。隨著有規律的進行持續的暝想,也許會經驗到自己最開始的目標慢慢的變成了其他的東西。不過,雖然目標變成了與以前不同的東西,但是卻不用擔心,從達成那個目標中所獲得的成就感會減少。


  你們通過暝想,能夠直觀的理解到自身靈魂計畫的進展程度,可以知道自己目前處在計畫的哪個階段。所有的人,都一邊與某種共通的計畫相調和,一邊進行著自身的發展。對這種共通的計畫理解的越深,並且,想要與那個靈魂的計畫相調和的想法越強烈,那麼,生活本身就會變的更加容易,並且更加充實。暝想能幫助自我意識到自身靈魂的成長。暝想能幫助自我與靈魂的使命相調和,並且促進靈魂的計畫與你自身融為一體。


Theodore第二本書的第四章:提升意識的方法(四)


暝想的第一階段


  想要用語言來說明暝想的一系列過程有點困難,所以分三個階段來說明的話就應該好懂一些。在暝想的第一階段,心處於平穩的狀態,伴隨著輕微的出神狀態,這種狀態讓直觀的作用成為可能。在這個階段能得到舒暢和放鬆的感受。隨著暝想次數的增加,在整個一生之中,都有可能一直常常感受到這種心的平穩(暝想第一階段的平穩)。


  如果只是每天持續這種二十分鐘的暝想,那麼就幾乎不可能能從第一階段進入到下一個階段,不過,就算如此,從(這種每天二十分鐘的暝想之)中所獲得的成果也比每天什麼都不做的人要多很多。就算是那些,無論怎麼努力也都只以二十分鐘為限度的人,和根本不暝想的人相比起來,他們也應該能注意到,生活的所有側面都會有所改善。


  通過持續的暝想,首先你們會感覺到自己的集中力增加了(譯注:可以參看科技新聞)。無論對任何事情的注意力、直覺力和處理能力,都會因為暝想而增強,解決問題的效率和效果也會上升。因為對任何事情都抱有積極正面的展望,並且能夠以平常心和滿足感去解決問題,所以慢慢會變得無論幹什麼,都對自己感到很滿足。對於至今為止一直都感到充滿著精神壓力的那些問題,也會慢慢覺得並不是那麼困難。相反會變得慢慢歡迎這種所交給自己的挑戰式的問題。另外,因為暝想能讓心臟的跳動減慢、血壓降低、減少不安的感覺、促進內啡肽的分泌(譯注:見百度百科)以及增強身體全身血液迴圈的效率,所以暝想也會增進肉體的健康。因此,通過暝想,生活的態度會發生改變,不僅能減少精神壓力,也能減少由於精神壓力而引起的身體反應,對練成一副不怕面對精神壓力的體質有很好的效果。


  暝想非常簡單,並且也並不需要那麼多的時間,可是卻能實際得到各種各樣的好處。真難以理解,為什麼並沒有那麼多的人利用這種,最合適于讓人生變得更加美好的輕鬆容易的方法?所能考慮到的理由中,除了有得不到社會的支持以外,還有就是:總是一心認為,能夠實踐暝想的都只是那些被選中的鳳毛麟角的幾個人,以及總是覺得,只要不能滿足一定的條件,暝想就不會有什麼效果;最後就是覺得暝想與基督教的教義相矛盾。這三個想法無論哪一個都只不過是完全沒有根據的妄信。不過這裏面有必要稍微論述一下暝想是否違反基督教的教義。


  因為一些理由,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們將暝想與東方的宗教聯繫在一起,以次為依據而認為實踐暝想的人都是異端。原教旨主義者認為,東方的宗教屬於多神教,這違反了摩西的十戒(譯注:摩西十戒第一條:“我是耶和華-你的上帝,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並且他們還誤解了東方思想中暝想的含義,認為暝想是逃避現實的手段,是想要逃避這個世界上的義務和責任的一種行為。甚至他們還錯誤的認為,就算瑜伽也只不過是對社會沒有任何幫助的,非實用的玩耍罷了。結果就是,原教旨主義者們得出結論認為:暝想是防礙社會發展的東西。


  可是原教旨主義者們卻沒有解釋:耶穌基督曾是瑜伽行者。耶穌基督有過弟子,斷過食,為了請求別人的援助而長時間的暝想和祈禱過。把基督教的教義拿來看一看,從--強調為了到達神的國度,要深入自己的內在世界--這一點來看的話,說它與東方的宗教類似也並不為過。由於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們給自己的這些想法強行貼上正確的標籤,所以他們根本不打算去理解基督教和東方宗教之間的共同之處,而只是過分強調表面上的不同。至今為止,暝想被作為一種方法而被使用,讓人類能感受到神就在身旁,這一點以後也不會有任何變化。感受到神就在身旁的重要性,幾乎在所有的宗教之中都被同樣的強調,所以,這只不過是因為宗教種類的不同,故其表現方法也相異罷了。


  在暝想的第一階段,自我意識的散漫會成為很大的障礙。在完全掌握暝想的第一階段之前,你們的心在暝想的時候,會從一個東西跳到另一個東西上面。但是並不要從後面跟著自己的心跑來跑去,而是要讓自己的心依著自己的想法走(譯注:就是駕馭自己的心),這,是靈魂進化的課題之一,(這個課題)只有唯一通過暝想才有可能學習到。如果想要超越自己的心,那麼首先必須要從--通過讓意識集中在什麼東西上面,而讓心靜下來--這一點開始。如果有一個能讓意識集中的物件的話,那麼一旦當自己的心偏離到其他東西上面,自己就會立刻發覺,也就有可能讓心再次聚焦到原來的物件上。保持集中,讓心不要偏離到旁邊的東西上--這就是在暝想的第一階段所應該學習的課題。


  在開始暝想之後的最初階段,你們會驚訝於自己的心怎麼都無法固定在一個地方,而是這裏那裏跑個不停。隨著每次心一往旁邊偏離,就讓其重新集中,這樣不斷的不斷的訓練自己,最後終於,你們的心跑到其他地方的次數就會慢慢減少。駕馭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最開始時,就算通過訓練也看不到什麼成果。但是,隨著不斷的重複訓練,最終,就有可能維持住意識的集中,並只是活在當下的那一瞬間裏。暝想的第一階段通過了之後,有可能周圍的人根本意識不到你的變化。比起第一階段學習的困難性,所能得到的成果卻看起來好像很少。可實際上,這個進步意味著你朝著神大大的近了一步,是非常重要的成果。


  在第一階段,暝想時的坐姿、暝想的時間帶、暝想之前是否能吃食物、飲食是否要以蔬菜為主、呼吸的方法等等的這些考慮並不是那麼重要。暝想的這些姿勢條件在暝想的第二和第三階段會變得很重要,但是如果從最開始就過於重視這些條件的話,暝想作為生活的一部分而被自然接受--這件事情就會變得困難。


  如果設置了太多的條件,就會防礙初學者把暝想變成習慣,實際上在你們的社會中,暝想不能紮根的理由之一就在這裏。當所能得到的成果非常小,並且,只是為了一些,在最開始的時候幾乎好像都意識不到的東西,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有誰會願意重複進行這種--只有熟練的暝想家以及暝想小組和團體們才會想進行的--正規的訓練(譯注:言下之意就是條件太多別人就不願意幹了)?但是,暝想的時候維持後背挺直的坐姿,以及暝想之前什麼都不要吃等等,這些條件會對第一階段追求“心的集中”起到幫助作用。隨著已經能夠保持心的集中,並且在訓練之下,朝所追求的目標開始移動一步的時候,剛才所說的那些條件的重要性就會慢慢增加了。


Theodore第二本書的第四章:提升意識的方法(五)


暝想的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的特徵是,象徵著頻繁的與“普遍的自己”(譯注:見文後注2)相會。當心的平穩被保持住的時候,真的只是一瞬間,會感受到“普遍的自己”的存在。當感受到“普遍的自己”之存在的時候,會體驗到脫離感、平穩、安靜和時間的超越。那時會感覺到,一切與自己個人有關的東西,都會變的遙遠、模模糊糊的。


  在這個階段所能得到的:從俗世的脫離感,客觀性的視野,以及受容性(譯注:見文後注1)的增加等等的感受,會幫助提高療愈的效果。在第二階段,如果本人的心理創傷中有“缺乏受容性”的話,療愈會特別有效果。在這種狀態下,有可能與“普遍的自己”交流,能夠得到對“活著”的意味深長的洞察,並得到“普遍的自己”的支持。在暝想之中經驗過與“普遍的自己”的相會之後,就能得到客觀性、平穩、受容性以及對自己的新的認識,就能漸漸的,以更加平和、滿足的感覺,生活在自己的內在和外在世界之中。


  在掌握第二階段的暝想之前,也許需要好幾年不斷的每日訓練。在這個階段,你意識上的轉換能夠讓你自己,還有你周圍的人都能夠很明顯的看出來。這種意識上的轉換包括了前面所說的在暝想中體驗到的從俗世的脫離感,客觀性的視野,以及受容性的增加等等感受。前進到這一步以後,自我就不會再玩以前那種,像胡鬧一樣的“追求目標的遊戲”,實際上,你們將能夠如實的看穿並接受你們自身的自我。也就是說,所謂自我,只不過是一個僅僅為了某種東西實現的方便,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發出的一個沒有誠意的聲音(這個聲音並不是至今為止你們所信以為真的,賢明的理性的聲音),自我,只不過是一個--為了你們能生存下去而必需存在的,起到一個朋友作用的--存在。


  在生活當中,隨著個人自我的影響力退到了影子的後面,以及與“普遍的自己”交流頻度的增加,在你自身當中,會慢慢產生出與這個新的意識級別相適應的變化。伴隨著這種意識上的轉換,你會以一種至今為止完全不同的角度來評價自己人生中幾乎所有的側面(工作、人際關係、居住場所、飲食、度過時間的方式等等)。這種對人生的重新評價,是一種到達了新的意識級別之後的自然結果。“普遍的自己”在得到你的同意之後,會選擇一個與至今為止自我所選擇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對於生活方式的變化,有可能會讓你覺得有些驚慌,不過,你應該會感覺到這一切的變化對於自己是正確的。另外,對於你自身正面積極的變化,周圍的人也能明顯的感覺到。周圍的人雖然也許不知道原因是什麼,但是會慢慢的支持你的變化。在他人的眼裏,你生氣勃勃充滿自信,明確的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周圍的人對你們的感覺也與你們自己覺得自己一樣。通過這樣的變化,你將會發現真正的自己。變化,絕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當變化是由意識的轉換所引起的時候,就會得到自信和信念的支撐。


  在這第二階段之中,“普遍的自己”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會變得越發明顯,對此,無論是你本人還是周圍的人都會慢慢明白。隨著開始對自己自身有一種至今為止不同的感受,在你的周圍會開始聚集起一些和你有類似的人生經驗,類似的意識級別的人們,而與你不同的人將會漸漸離你而去。這種在自己周圍的人們的變化,是暝想第二階段所出現的最明顯的變化之一。這並不僅僅是為了支持你對新的生活方式及物事的態度,也是為了品嘗幸福的感受,所以,已經實現轉換的意識,會想要與持有同樣級別意識的人們成為朋友。


  在第二階段所起的另外一個變化是,你會越來越對:吝嗇小氣的想法,人們的閒言碎語,以及只是拘泥於表面的態度感到不舒服。並開始感覺到:小我所關心的那些東西只會浪費時間和能量。你將不會以追求快樂,一個勁的看電視這種消極的方式使用能量,你會慢慢的把自己的能量注入到--能夠幫助自己去實現那些意義深遠的靈性上的目標(包括靈性的發展、增進健康、獻身去幫助別人等等)--的事物上來。實現了意識上升的你,將意識到每一瞬間的重要性以及活著的寶貴,所以將會增加自己要認真過好人生的決心和熱情。


  當意識開始轉變,就會對他人的能量變的敏感。但是,對他人能量的性質變得敏感也會產生一些問題。也許你會開始避開很多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的機會。甚至是如果與自己的家族太長時間呆在一起,有時候也會感到不舒服。這種想要避開人們的想法,有時候會是引起罪惡感和不安的原因,但實際上,這是在意識轉變的過程中會自然發生的事情。隨著意識的提升,就算當人們圍繞在你的周圍,你也將慢慢的不再像以前那樣的那麼在意了。最終,你將學會與其他人之間構築起一種至今為止完全不同的關係,不再會那麼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而是將能夠對對方產生很大的影響。接著,人們會被你所吸引過來。因為待在你的身旁就會感到很舒服,所以大家都會聚集到你的周圍。雖說,必須一定要注意不要因為被人們所包圍,而將自己的能量全部都使用完,但要意識到:吸引很多的人過來這是持有高度意識的人服務他人的一種方式。那些--因為待在具備高度意識的人的身旁,而能夠不受其他人的負面消極影響--的人,偶爾有時候,也會以同樣的方式能幫助到別人。


譯注:


1)關於“受容性”這個單詞,本來好像是日語的單詞,對應英文應該是receptivity,無奈覺得好像沒有合適的中文單詞與之對應,並且覺得翻譯成“接受和接納”好像也並不十分合適,所以決定直接把這個日文詞語拿過來用,不翻譯。“受容性”這個單詞在這篇文章中根據我的理解,並不僅僅是指接受或接納,而是還有“不加評判的接受並承認”的意義,而似乎中文圈內其他譯文常用的“臣服”放在這裏也並不合適。所以就“不加評判的接受並承認”這個意思來說的話,我傾向于引入日文的“受容性”這個單詞。也許有人說中文也有“受容性”這個單詞,這確實是沒錯,不過那似乎是科技辭彙。


2)“普遍的自己”這個詞語也許難以理解,我也沒有辦法,因為沒有英文原文,日文的原文就是“普遍的自己”,我日文理解能力也並沒有高到能把這個看起來很怪的“普遍的自己”翻譯成更容易被中國人所理解的其他名詞,而且這裏也並不是“共通的自己”的意思,因為日文裏有“共通”這個單詞,所以日文譯文不會放棄“共通的自己”不用,而用“普遍的自己”。所以,就請大家按照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吧。


轉載自http://hi.baidu.com/laoguo2/blog/item/49bb20255985bb21c8955959.html


延伸閱讀


Theodore第二本書的第四章:提升意識的方法一~九(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玄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