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生死門


落入凡塵方知難
苦多樂少不得還
但願得一清淨地
歡樂無極不須還
何謂菩薩何謂凡
菩薩不畏生死難
待得圓滿菩提處


第一章 本來無還與不還


    自工業革命以來,社會快速的、高度的物質化,所以對追求心靈的宗教誤解也特別嚴重,例如,許多人認為基督教的教義就是只要相信神,就可以等著死後升天堂,甚至不講生時要多做善事,這其實是很大的誤解。史丹勒博士做了許多演講及著作,說明了世界上宗教的修持法及其目的其實是互通的,但因為時間、地點和人不同,所傳的法門便有了差別,依史丹勒的觀念,人要有追求自我超升這種心念是一個開始,爾後依修持法能體會、能見到靈界,再來呢?也許會令你驚訝,史丹勒也講「了生脫死」的法門,而其目的是希望人們在修行有成就後,能如耶穌基督一般,為世人犧牲服務。
    在《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Knowledge of the  higher world and its attainment )一書中,史丹勒開宗明義的指出,見到靈界是人類本有的能力;對古代秘教徒而言,他們所記載的魂與靈的世界,與我們肉眼所見、肉體所觸的世界是完全同樣真實的世界;由已經修證擁有這些高等能力的人,所指導的修練便稱做秘法修練(occult training) ,所教的修持方法便是秘法(occult teaching)或靈性科學(spiritual science)。
   一般人也許會說,這種知識如果對一般人很重要的話,就不應該是秘密。其實,所謂的秘法就像寫字一樣,沒有學過的人就不會寫,但如果經由正確的方法,便可以學會,而學會了的人甚至也可以當老師,還有就是你並不須要特別去尋覓你的師父,就像中國道家所謂的「不是徒弟找師父,是師父找徒弟」。在靈性灌頂師(Initiates或教授師)之間,有幾個規律,一是「對該授的人,不可不授」;二是「對不該授的人,則萬不可授」;三是「不可控制他人的自由意願」。史丹勒並說,在史前,想修很容易,因為所謂的靈性廟堂是肉眼可見的,但今日的世界是如此的非靈性,所以肉眼已不可見,但它們仍然是無處不在的,願意找的人便會找到。
先決條件
    而想要受訓的第一先決條件是,在你靈魂的深處(也就是你的本性)要有一個特性,如果沒有,則你便要努力訓練自己生起這樣的特性。
    這項特性即是恭敬心。所謂的恭敬心,是對求正法、真理的恭敬心,有這樣的心可以說是一種福德、一種加持,若在孩提時代,就能有這種心的孩子更是難得,因為,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必有高於我們,值得我們恭敬的人或事」的這種心,則我們便沒有提升到更高層次的力量。所以我們可以說,「要爬靈性之梯,必先經過謙卑之門」,唯有尊重與恭敬,才能讓你得到正法。
    史丹勒特別指出,恭敬心在現代更為重要,因為現代文化只有嚴厲的批判與譴責,沒有無我的恭敬及奉獻。殊不知每一個批判都在減弱你的修持,而恭敬心則增強你的修為。在生活較為簡樸的過去,修行也容易,因為世間的普通事物就散發著恭敬、讚歎與尊崇的能量;在高物質化的現代,其他不好的能量替代了這些好的能量,所以修行難,我們必須更為精進才有辦法提升,而這些好的心性不是由研究或多聞得到,而是要由生活中去實踐,要隨時隨地觀照自己,發起尊崇奉獻心。如果我見到人就批評他的短處,我就是減弱自己的修持;若我讚歎他的美德,我便是積聚修持的能量。唯有修證者才知道隱惡揚善對修持有多大的幫助。
    但要注意我們必須不只是外在的執持這種不批評的「戒律」,而是要徹底的將自己的心性轉為僅有尊崇奉獻心而無批判心的這種層次,如此便會開啟你靈性的心眼,你會覺得人、事、物都和以前不一樣,都有了新的意義。雖然別人看你和以前是一樣的人,但你的內在已經改變了,就像陽光令所有生物有了生機,尊崇奉獻心也讓你對萬物的感受生起了新的生命。
    剛開始也許你難以相信,尊崇奉獻心會與靈性的認知力有關係。這只是我們一般傾向於認為認知力與靈魂無關。須知靈魂需要感受,就像身體需要食物,恭敬、歸依、奉獻心的感受,就是靈魂的滋養食物,特別是對於認知力的滋養;而不敬、嫌惡、低估的感受則會令認知力麻痹。天眼已開的人可以在一個人的氣場(aura)中看到這樣的情形。恭敬心也會喚醒靈魂中一種慈悲力,會吸引我們周遭生命的良好能量,所以恭敬心是非常重要的。
    此時我們再做另一項修持,便可以增強由恭敬心所得到的力量,這一項修持便是訓練心不隨著外界的因緣妄想馳逐,也就是不受外界的影響,而轉向內,發展內在的靈性生命。我們的外界充滿著聖潔的光輝,但我們必須體驗到神聖的內在後,才有可能發現外界的神聖之處。
    我們每天要有一段時間安靜的獨自面對自己,重新體會一天中的經驗,久而久之,便會發現自己似乎面對一個全新的外界,於是你會產生的喜悅,但不要執著於喜悅,只要瞭解它們的訊息即可,若執著喜悅便會增長我執,反而違背了原先修持的目的。須知我們修持不是為了自己,因為秘法的教授有一個定律--「所有的修持,若是為自己,便會偏離正道」,若是為了提升宇宙、提升人類的聖潔性,便能令你進步。

功課 內心的寧靜
    再來就是要做功課了!你要先求內心的寧靜,靜下來後,在靜中,再觀什麼是本來不動的(essential,以下譯為「主人」),什麼是動盪不停但無關緊要的(non─essential,以下譯為「客塵」)。
    你一定要誠摯而嚴格的執行這個功課。每天空出一段時間,重審自己一天中的歡愉與悲哀,你所關心的、體驗的、所做所受的,全部都重新以第三者的身分觀察一遍,例如,今天在我的身上發生了一件非常不幸的事件,我覺得很悲哀,如果是發生在我鄰居的身上,我會覺得如何呢?是否漠不關心,甚至幸災樂禍?也就是說,我們要以陌生人的身分,真心面對自己的真面目,以一種完全平靜的心來審判自己,如果我們達到了真正的平靜,此時,客塵與主人就分開了!在還沒有達到這種平靜之前,我們要誠心精進地做這個功課,堅持到底的人便會開發天眼,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依法修持者會發現,這種靜定的力量能讓他在每日生活中不為境所轉,更為堅強,以前會令他生氣的事,他不再生氣;以前會令他害怕無法承擔的事,他不再害怕。他會漸漸的有能力決定外界所發生的事要對他有什麼樣的影響,例如以前有人辱駡他會傷到他,但現在因為他的定力,便不會再傷到他了;以前排長龍等待會令他不耐煩,現在他能用這段時間來觀心了。須知外在的境界,不會讓自己成長,成長的空間來自平靜的內心,如果我們隨外在的境界轉,這就表示我們不是自己的主人,例如,如果是由外在的境界決定我是否要生氣,那就表示我還沒找到我自己的主人。
    在觀自己之後,還要超越自己,眼光要放在高等靈界。如此便漸漸的會有內在的感覺,明白了自己是屬於高等靈界的,於是生命的中心便移到這內在的本性上了,修持者於是聽著靜定中內心的聲音,他便從每日的生活中超升出來,於是一切都靜下來了,外在的世界對他而言是一片寂靜,他進入了純想的世界。
    此時便要學著去感受這個想的世界,歡喜於這種靈性的灌注,感受到這個純想的世界比周遭的世界還要真實,他觀著念起,比空間中的物體還要真實。他會發現念頭似乎有影有聲,以往聲音由耳聽,現在由靈魂中回蕩而入,他似乎揭露了一套新的內在的語言。體會到此處的學生必會有極度的歡悅,於是一種內在的光芒照耀著外在的世界,一個新生命在他心中生起。

    這個新生命被稱做靜慮(Meditation),也是獲得超越感官界知識的工具。此時,學生若糊裏糊塗地在感官喜悅中徘徊,便無法獲得真正的靈性知識,他必須要保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此時若有問題,可以多看一些古今有關禪定靜慮的文獻,或找有經驗的老師。要注意此時的一切,並不是要他與現實生活脫節,反之,他應該會發現平日所做的一切都有它們的意義。現在他明白了,他以往的苦累都是為了訓練他的,有著宇宙的、靈性上的偉大意義,於是靜慮讓他堅強,不再有苦累的感受,靜慮也讓他不滅的、不受生死所限的本性現前。

    所以靜慮是獲得靈界知識的唯一法門,但還要有接續的、正確的修練法才能完成。靈性科學所教的方法是以下三步驟,一、前行(Preparation):開發靈性感官;二、開光(Enlightment):點燃靈性之光;三、灌頂(Initiation):與高等靈界生命之交流。


                                                    第二章 啟蒙之次第


    啟蒙(initiation或灌頂,以後一概譯為「啟蒙」)的三次第為前行、開光及啟蒙。這三次第雖有其前、後性,但並非一定要完成第一步才能進入第二步。不過,特別要注意的是,上一章提到的「心中全靜,不貪求、鎮恨或執著任何境界的現起」乃是往後一切修持的基礎,要繼續維持。
前行
    前行包括了嚴格地培養「想」(thought)與「受」(feeling)的生命。經由這些功課,人的精神層次體便會生出高等層次的感官。
    首先,將靈魂的注意力放在身外的兩類事件上。第一類是所有發芽中、成長中、盛開中的事件(例如花開); 另一類則是所有衰退中、枯萎凋謝中、變滅中的事件(例如花謝)。學生可以同時觀這兩種現象。一般而言,我們都會見到這一類的事件,只是我們沒有特別去注意,多匆匆地由這個印象跳到下一個印象,所以我們必須刻意的,有意識的去注意這些現象。當學生看到這種盛開、怒放的現象時,他一定要摒除靈魂中所有對其他事件的注意力,專注於這一件事給他的感受與印象,他會很快地發現,這種在以往被輕易忽略的感受,現在漸漸擴大為一種極有力的力量,他要心中全靜的,讓這種感受持續成長,切斷一切其他外在事物所帶來的感受,讓他的靈魂告訴他這種怒放、盛開究竟是怎麼樣的一種感受。

    但這不是令自己對世事漠然,而是仔細地觀,再讓那生出生命的「受」與靈魂中升起的「想」完全佔據自己,重點在對兩類現象要有均等的注意力。如果心夠靜,而你全然地讓那會在靈魂中擴展為生命的「受」佔據你自己,不久之後,你會發現靈魂中升起新的「受」與「想」。靈性感官由這種新的受與想生出,就像眼與耳是由自然力量用生命物質造出的是一樣的道理,若依法練習便會發現,對生與滅各有不同的感受,大致而言,「生」的感受會像是日升的感受,而「滅」的感受會像是月升的感受。一個新的世界於是現前(即所謂星芒體的世界),生長與變滅不再像以前只是不定的印象,而是有特定的相貌、形狀。不同的情形,例如盛開的花、成長中的動物、漸萎的樹,都會有不同的形狀,而修持達到同一程度的學生會見到同樣的情形,就像一張圓桌,不會有人見到是圓的,另一人見到是方的。就像自然界之植物與動物有特定的形狀,成長與變滅在靈界也有著固定的形狀。

    若學生修持到這一步,他便快要見到非物質界的世界了。應該要強調的是,學生不要用智識去揣測其中的意義,這種智識化的行為只會將他帶離正路,他只要有健康的感官力及清楚的觀察力,讓感受自然的升起,現出其真相。此處可以特別指出,藝術性的感受,當與內觀的本性相配合時,會是形成靈性能力的最佳基礎條件。

愛與想相互作用
   另一項重要的事就是靈性科學中的所謂的高等靈界「導向正路期」(orientation)。修證的方法就是學生意識上要不斷的浸淫了知「受」與「想」在高等靈界就像桌椅在物質界一樣的真實。在靈魂與神識的世界中,受與想相互作用就像實物在物質界內交互作用是一樣的情形。學生在意識上尚未完全浸淫於這種觀念之前,他無法相信,心中的一個惡念,在神識界對所有神識界的生命之傷害就像他在物質界拿槍亂射是一樣的道理,他也許很注意自己的行為,絕不會做出任何惡行,但他卻不擔心他所生出的惡念及壞的感受,因為這些惡念看起來不會傷到任何生物,然而,如果你不守護的你的心念及感受,就像你守護你的行為,在求證高等靈界知識的路上,你是不會有進步的。這就好像我們看到一面牆不會撞上去,也就是說,我們會依著物質界之定律行事,在靈魂與神識的世界,也有這樣的定律,只是這些定律無法由「外在」的世界來限制我們,一定要由內在靈性生命中流出。

    要達到這種境界,我們一定要限制我們的不好的念頭及不好的感受。要將所有狂亂的念頭及情緒視為禁忌,須知這樣子並不會讓你變得沒有情感,相反的,如果我們讓內在的生命有這種規律的流動,我們會發現自己變得有更豐富的情感和感受,而且有真正的創造力及想像力,於是,有用的感受與念頭替代了那些無用的感受與念頭,這類有用的念頭與感受就會將學生帶入靈性世界的「導正期」。所以,他的修行之路就進入生長與變滅之間,這對於他個人及全世界之進化乃必經之路。

超越對聲音的好惡
    再來就是學生還要注意「聲音」的世界,他一定要分別出無生命之物(如鈴、樂器)發出的聲音與有生命之物(如動物、人)所發出的聲音。當敲鈴時,我們聽到其聲並產生歡喜的感受,但當我們聽到一個動物哀號時,除了我們自己的感受,我們要經由這個聲音察覺那個動物內在的體會與感受,不論是喜或悲。

    這就是我們要注意聽的聲音。他一定要全心專注於這個聲音在表達什麼,他要完全浸淫於這種感受中,將他的感受與這個聲音表達之喜或悲合而為一。他必須超越他自己對這個聲音的喜好或厭惡,而完完全全地將他的靈魂浸淫於發聲者的感受中。學生要學著對整個自然界去這樣感受,這會在學生受與想的世界中生起新的能力,若好好的練習,他會發現,在他的靈魂中有一套新的語言生起,他以前從來沒想到,他的「靈魂」或「心」開始「聽」得見了。

    在這項修持上若要修至極點,有一件事一定要特別指出,那就是「聽」的方式。學生在聽他人講話時,內心一定要全靜,若某人表達一個意見,一般而言,一定會攪動聽者的內心,不論聽者同意或不同意,在此時,大多人在此時,會極想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對學生而言,不管同不同意都要靜下來。這不表示學生要立刻就達到或無時無刻都能做到這一點,但在他自己所選的時間內,他一定要練習用全靜的內心來聽,漸漸的,這種「聽」的方式便能成為一習慣。
    在靈性研究中,這一法是有系統的刻意訓練的。在反復練習後,學生會感受到他有「聽」的責任,甚至對那些完全矛盾的看法都能全靜的,用無同意、無反對的心意來聽。其重點在於在這種情形下,不只沒有智識性的批判,連所有不悅、否認,甚至同意的感受都不生起。
寧靜的內心深處
    學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心念,不只在表面,要確定內心的最深處都是靜的,靜靜的聽。例如,他要做到能夠對地位遠遠低於他的人,都可以除去所有的優越感及博學多聞感。通常,以這種方式聽孩子說話是蠻有用的,因為,就算最有智慧的人也可以從孩子身上學到無量的智慧。如此,學生便可以練習無私的聽,完全摒除自己的意見及感受,當他如此的練習,無私的聽,連在對方錯得無可救藥的情形下也能靜靜的聽,他就能經由對方的言語進入對方的靈魂來聽。如此不斷的練習,聲音就成為靈魂與靈性感受之媒介。當這些練習與其他練習合併時,靈魂便發展出了新的聽覺,可以聽到肉體的耳所聽不到的靈性世界之聲,接收這種「內在的語言」的能力於是覺醒,漸漸的他會聽到靈界的聲音。

    但要注意,唯有那些已完全無私的聽,不雜自己念頭感受去聽的人才能聽到,當你雜有己見的聽時,靈界便保持沉默。除了這些內修外,還要多看靈性修持的經書,對這些經書用心地研究乃是所有內修的前行基礎,若缺乏對經書該有的研讀,修持便會比較無效,因為這些文獻乃是充滿生機的內修者心中所流出的言語,充滿著靈性的生命,它們不是文字,而是活生生的靈性力量。當你追隨著這些前代靈性導師的言語,當你讀著這些實際內修體驗的文字。這些力量便影響你的靈魂,開發你的靈性感官,就像自然界的力量造出了你的眼與耳是一樣的道理。

開光
開光是指天眼要能見,還得要有靈性之光的照耀才能看得見。
開光也是開發一些沉睡的受與想,記住要耐心持續的修持才能見到這些內在的光體。

   修持的第一步是用特定的方法觀自然界的事物,如觀石頭、植物、動物、人等。學生首先全心專注地用下列方法比較石頭與動物(以後可以擴展至植物及人),讓這個念頭伴隨活躍的感受穿越他的靈魂。注意此時絕不能有其他的雜念或感受。

    學生向自己說 :「這個石頭有一個形貌相狀,這個動物也有一個相。 石頭保持其位置不動,動物則會變動位置。渴望的本性讓動物會變動其位置,它的器官與肢體也隨其本性而形成。石頭的外形及其特性則不是來自渴望,而是來自一種無所渴望的力量。」

    深深地沉浸於這種念頭中,並全心專注的觀石頭與動物,便會在靈魂中對石頭與動物升起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最初只有在觀時才會升起這種感受,久而久之,這些感受便會在靈魂中常駐;最後是不用想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能隨時升起這些感受。超自然的感官就是經由這些念頭與感受而成長。在前行階段,靈界是暗的,經由開光這個世界便明亮起來。這就是天眼的成長。請注意到所謂的「明」與「暗」乃是我們借用實物界的形容詞大略描述這些現象,並不能真正的表達其真相。因為這些形容詞乃是用於實物界的。以下描述的顏色也是同樣的情形。在靈界,石頭是藍或藍紅色,動物則是紅或紅黃色。植物是綠中轉氣狀粉紅色。這只是大略的描述,因為在靈界各色相間,各種物體顏色種類之多是遠超過實物界的。在天眼開後,遲早你會見到靈界的生物。有的層次高於人類,有的層次低於人類。不論如何,他們都是不會在實物界出現的。

如果已經修持到這一步,往下走就要特別注意到以前所說要留意之處,還有就是要找到有能力指導你的老師。

    不論如何,要預先警告的就是「學生一定要維持高尚的道德、純淨的內心及敏銳的觀察力。」如果做不到,那最好是不要修持這條往高等靈界之路,否則後果堪虞。例如在做開光的初期功課時,學生一定要增長對動物與人的慈悲心以及對大自然之美的感受力。否則這些功課會持續地令感受麻木,心硬掉,這是非常危險的。

    靈性修持的法門很多,有的很危險 有的甚至很可鄙。此處所教的方法,只要你不強迫自己急著見到修持的效果,是不會傷害到你的。學生要注意到,做功課要在你仍有能力面對每日生活及工作的情形下進行。不要刻意的去改變外在的環境。做幾分鐘功課後,學生就必須能靜靜地回到自己日常工作崗位上繼續工作。功課和工作絕對不要混淆。嚴格的講,身為秘修(也就是內修)的弟子,若沒學會耐心等待,不但得不到真正有價值的成就,而且對這個世界而言也是沒有用的。

對想與受的控制
    依法修持尋求靈性知識的學生要記得鞏固一個信念,那就是他已經有所進步。雖然對他而言,成果並沒有他所預期的那麼明顯。若不如此,學生常常會半途而廢。須知這些在發展中的能力,是非常微妙的,而且其特性與學生以往在實物世界積習而成的觀念是完全不同的。在此之前,魂與靈的世界之觀念與形相對他而言完全是封閉的,所以很自然的他不能立刻注意到這些發展中的魂與靈之力量。此時,一個好的老師便能見到學生的進步並鼓勵他不要失去信心耐心與精進心。我們已經知道,雖然老師不能給予學生任何學生本性中原來沒有的能力,但老師的經驗的確可以做為學生心力的支柱。

    許多人因為成果不顯著,都在剛起步後就放棄了。有的人體會到時,認為是幻境,因為這經驗與他觀念中體驗靈界的情境不同。須知「勇氣」與「自信」乃是尋求靈性知識之路上的兩大支柱。在這條路上,如果不能在無數次重複的功課皆未見成果後仍能繼續努力的人是走不遠的。

    而在有明顯的感受靈界之前,如果在學生靈魂深處有一種他是走在正確的路上的感受,則學生應該好好的珍愛養護這種感受,因為這會發展出一種可信任的指引力。最重要的是學生一定要澈底根絕「須要有奇異神秘的法門才能求得靈性知識」的錯誤觀念。

    要瞭解我們不斷的生活在受與想中,我們只是要將受與想帶往一個正確的方向。每一個人都可以向自己說「在我自己的受與想之世界中,隱藏著極深的秘境;只是迄今我還未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事實上,人都有身體、魂體與靈體,只是我們一般只覺知到身體,對魂與靈完全無覺知。學生只是會修成對魂與靈的世界有所覺知,就像一般人對自己的身體有所覺知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將受與想帶往一個正確的方向是很重要的,如此才能發展出肉體感官不可得知的感受力。以下會講其中一個方法。就像以前所教的方法一樣,是很簡單的事情。但如果一心的投入並有適切的同情關愛心,便會有很大的成就。

對想與受的控制
讓學生在他面前放一個植物的小種子,思量著這個並不奇特出色的東西,凝聚一有力而正確的念頭,經由這些念頭發展出一些感受,首先讓他清明的瞭解到他的眼睛究竟看到了什麼。讓他描述這個種子的外型,顏色及其它各種特質。這便會讓他的心念深入專注於下面一系列的念頭「如果將這種子種入土裏,這顆種子便會長出一棵結構複雜的植物。」讓他觀想這顆植物長成,再依此觀境思慮如下:「我現在所觀想的這個境界在將來會由陽光與土地的力量由種子內誘導出來而完成。如果我面前是一顆人造的假種子,這個種子做得幾可亂真,我的肉眼已無法分辨出它是假的,則無論任何陽光或土地的力量都無法令這顆種子長成一棵植物」如果學生已完全的凝入這個念頭,已成為一種內在升起的體驗,他便能夠升起下列的念頭並配之以正確的感受「那終究會由種子內長出的東西,現在是秘密的以整株植物的生長力(force)之狀態隱藏於種子內。在那人造的假種子內則沒有這種力量。可是這兩顆種子以我眼觀之都一樣。因此,那真的種子,包涵著某些眼睛無法見的東西是那假的種子中所沒有的」我們的受與想就是要專注於這個眼睛無法見到的東西上。(我們是在用這個方法發展靈性精神力)

    學生要完全認知到這個眼不可見的東西將會變化成為一棵眼可見到的,有形狀顏色的植物。於是學生再度思量這個念頭「這不可見的將會成為可見,若我無法思考,沒有念頭,則那個將會變為可見的東西就無法讓我有現在對它所產生的這種感受」要特別強調下列重點「學生所想的要有同樣強烈的感受」在內心的寧靜之下,前面所提及的那種念頭一定要變成一種清楚明白的內在體驗。所有其他的雜念都要除掉。要停留在這個念頭上有足夠的時間,讓相合的念頭與感受浸淫入靈魂之中,就像它本來即是如此。如果做得對,久而久之就會感受到一種內在的力量,這個力量創造新的感知力。會感到那棵種子包在一團亮亮的雲中,以超越感受的感知力感覺像是一種火苗。火苗中心就像你見到紫丁香的感受,邊緣則像是藍藍的火苗之感受。以前所不見現,在成為可見。因為這就是那我們已將之融入生命中的想與受的力量所創造出來的。那植物是將來才可見的,所以是那實際上尚不可見的東西,現在以靈性可見的方式呈現出來了。

    對許多人而言,會覺得這是幻境並不奇怪,他們會說 「這種見有什麼用?」, 「這種幻覺?」許多人便因此放棄了這條路。但這正是重點所在「不要將靈性實境與幻想混淆」需知現在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是一個很艱難的時期,要有勇氣向前行,不要因此而懦弱膽小,不敢向前。另一方面,則要強調要有健康的感受力能夠分辨幻境與實境。在做功課時全然覺知的自我控制力絕對不能失去。每日生活更是要能對每一細節皆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思考判斷。若掉在幻境中就完了。要時時刻刻維持智識的清醒清明。總之,要隨時隨地小心注意不要游浮於任何模糊的幻想中或試驗各種不同的功課。這裏所教的,有順序的系列思維法乃是自古流傳測試練習過的方法。如果你自己東學一點西練一點,難免會走偏進入無邊的幻境。接著以上,下一套功課可以如下進行。學生在一棵已經完全長成的植物面前。心念專注想著總有一刻這棵植物要凋謝死去。「我現在所見到的終將變滅&S226;但這棵植物會生種子,這些種子有機會便能再長成植物,我再度瞭解到在我所見中,有隱藏著我見不到的東西。我讓心中充滿著這樣的念頭: 這棵植物,有著它的形狀顏色,終將變滅。但它造出種子的這件事,反映教導了我它並不是變滅成空,我現在看不到那令它不致變滅成空的力量。所以植物中有我眼所不能見的東西。如果我讓這個念頭活於心中並能將相對的感受與之遇合,則不久後就會在我靈魂中產生一種力量讓我生出新的感知力」於是會見到這個植物也同樣的有一種靈性火苗。中心是綠藍色,週邊是黃紅色的。

    要特別強調此處所講的顏色不是像眼精所見的顏色。這種靈性感知是好像你見到顏色時,體會到一種顏色印象的感覺。靈性上見到藍色的意思就是說你的感受就像你的眼睛見到藍色所產生的感覺。而不是真的就像肉眼見到的一樣,這一點一定要明白指出。

    任何已達到這一步靈視力的人可以說是很不錯的,因為他已不止能感知到生物的現況,還可以感知它們的生與滅之過程。他已開始見到每一件東西的靈性層次,這是肉眼無法見到的。於是他由靈視力踏出了逐步解開生死之秘的第一步。因為外表上看來生物由生而存在,由死而離去世間。這只是因為五官之感受無法見到生物隱藏的靈識。對靈識而言,生死只是一種轉換。就像眼見花苞變成花朵只是一種轉換。如果你要經由個人靈視力學習這一點你就必須先喚醒我們在此處所講的靈性感知力。
    也許有些稍有特異功能的人認為不須要用此處所教的方法。也有人用很容易的方法開啟了特異功能,體驗了知到生死之秘。須知這些都是有天賦特異功能的特例,並非他們的所知的方法較有效。此處所教的是適合所有人安全而有系統的教法,就像你若只要學化學,當然有容易又特別的方法。但若你要成為化學家,則要受正統訓練。

    在此要注意不要自行假設如果前面所述的種子和植物若是用想像出來的會比較容易達到所想要的成果。這是一個會有嚴重後果的錯誤想法。如果用想像也許會有成果,但不會是純正的成果。我們不是要任意的創造境界,而是要讓靈界之實相由心中升起。真相要由靈魂之深處湧出。不是由意識去想像出來,而是由我們靜思生物的靈性真像而生出。

    在學生經由這些練習發展出靈視力後,他便可以開始觀察人類了。但在走這一步之前,要再度強調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既是學生要完全的淨化自已,要有高尚的道德心。

    他要完全不能用所學到、所修練得到的能力為自已求福利。要連一點求私利的念頭都不能起。他要告訴自已,他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讓自已有一絲惡念,讓他用所學壓倒他人,利益自已。因此任何人想要經由靈視力見到人類本性秘密的人一定要遵循靈性科學之「黃金律」: (golden rules)「欲求道一階,先淨心三級」也就是先要求淨化自已的本性,去除一切噁心、惡性、惡習,才能允許自己去求靈性知識。如果已經做到,則可以做如下功課:「回想你欲觀察的某人,心中正充滿了對某樣東西的欲望,將你的注意力放在這欲望中,最好是能回想到當這欲望最高,並且尚未知那欲求的東西是否能得到的時候。將心中充滿這一刻的情形並深思你所觀的這個境界。此時要儘量維持內心的完全寧靜,儘量專心到眼耳不能見、聞外界的環境,細心觀察經這種境界在靈魂中所喚醒或升起的一種感受,讓這個感受在靈魂中升起,就像在無雲的地平線上升起的一片雲。」當然,無可避免的你的沉思會被打斷,因為所觀的人的心靈並不曾在這種狀態下停留足夠長的時間。所觀之境通常會數百數千次的消散。但不要失去耐心,多次之後,也許你能成功的在你靈魂中感受體會到所觀之人那時的心靈狀態。然後你會開始注意到經由這種感受在你靈魂中成長出一種力量讓你能看出他人心靈狀態的靈性真像。此時會在靈視力中體會到光的影像。這個靈性上的光像既是所謂的「靈魂中欲望的星芒體顯像」對於這個光像的印象也可以描述為紅藍或淡紫而中心為黃紅色的火苗。


    注意對於這種靈視力之體驗要十分小心處理,以避免幻境。如果你有靈性教師,除了對你的教師外,不要對任何人講你的體驗。這兒有另外一個重要的修行規律: 「要知道如何對你的靈性經驗保持緘默」。是的,甚至連對自已都要保持緘默,也就是你不要企圖用語言去描述或用粗陋的智識去思考這些靈性上的經驗。讓你自已毫無保留的去體會這些印象,不要用知見去擾亂它。你要記住人類的知見及推理能力與靈性的經驗是完全無法互相比較的。推理能力是你在今生中,迄今,受到了感官及物質界的限制下所發展出來的能力。你現在所修習而得到的新能力是超越物質界的。不要試著用舊標準去衡量這些新而較高層次的體驗。只有已經有長久穩定經驗觀察這些內在體驗的人,才能講他們的體會並指導他人。爾後,以上功課可以輔以下列功課:「專注於某人滿足了某項願望或欲望以及他滿足的感恩心」該注意及小心之處與前面一項功課相同。你可以再一次的見到靈性真像,靈性火苗之印象是綠色火苗有著黃色的中心。這樣的觀法也許會很容易陷入一項道德上的錯誤。學生也許會變得有點冷漠。一定要想辦法避色這一項錯誤。學生一定要已經將層次提升到確認「念頭」是真的東西,絕不可允許自已有任何不合于人性的莊重尊嚴與自由的念頭。在任何情況下都絕不可以有「人類僅是一種可供觀察的物件」的想法。要自我教育,學到要將自己能見人類靈性真像的能力與對人類無限的尊重齊頭並進。認知到在人類本質中那聖潔不壞的本性。於是,當我們靜觀我們的同胞的心靈時,就算是回憶以往,都要充滿著一種莊嚴敬畏的感受。

    現在我們只能給以上兩個例子。它們已經至少可以讓你知道如何可以見到人類本性於開光下的真像。若在觀境中修得了那不可缺少的內在寧靜,學生可以說已經經歷了一項極大的內在的轉變。他將會很快的散發出能現於外在舉止的自信與冷靜,而這外在的舉止又會再反映於他的靈魂,於是他便能不斷的向上提升,不斷的發現無法由一般感官得知的人類本性,以及更深入的,人類本性與宇宙萬物的關係。循著這條路,學生漸漸的走向「啟蒙」(Initiation)的次第。不過在此之前還有一項能力要好好的訓練。雖然現在看起來並不重要,不過將來學生會瞭解其重要的原因。

    這位「啟蒙師侯選人」一定要訓練自已的無畏心與勇氣。他一定要去找尋訓練這項特質的機會。日常生活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也許是最好的學校。學生一定要學著平靜的面對所有危機,堅定的面對所有困難。例如,當遇到危險時他一定要立刻覺知到怕是沒有用的。「我一定不要覺得怕; 我一定要想該怎麼辦」。他一定要改進到這種思維能夠進入到感受的層次; 所有以往令他害怕、驚懼、氣餒的情形,其實與他內在的本性全無關係。經由這種自我訓練,進入啟蒙高深秘境所需的特質便一點一滴的發展完成。就像人類在物質界需要神經系統的力量才能應用感官五識。他的靈魂中也需要由無畏與勇氣所發展出來的力量,因為進入高深秘境時他會見到人類受到感官限制所無法見到的(恐怖)東西。如果說物質界感官讓我們無法見到高等靈界實像不是壞處而是好處的話,這就是它的好處。這些隱藏的境界若在我們毫無準備的情形下見到,我們將會有無法忍受與無法形容的驚嚇恐懼。這得感謝感官幫我們造成的周圍世界的假像。這種情形就好像你一直沒注意到你處於極危險的情形下,所以你不怕,若一旦你知道你原來處於這樣危險的狀態,你會嚇得無法控制,雖然危險並沒有增加。

    運作於這個世界的力量就是建造與毀滅,生與死乃是有形生物必然的命運。「能見者」(seer或譯為先知)既是靜觀這些力量的運作及世界走向其必然的命運。那遮蔽靈性之眼的帳幔於是被除去。生滅已埋藏於人的本質中,能見者已能清楚的見到自已的靈魂亦如是。他一定要堅強的面對這個真象。若非他已足夠堅強,便會倒下。因此他一定要學著在困境下保持平靜及鎮定。他一定要對那造成生命存在的慈愛力量養護出強大的信任心。當他發現以往能鼓舞他做事的動機都無法再鼓動他時,他要已準備好去面對他的新生命。他必需認識到以往他只是因為無知無明所以會想會做某些事。以往影響他的某些原因也會消散而去。例如他以前也許常因虛榮而做某些事,現在他知道所有的虛榮對能見者而言是完全無益的事。他以前也許常因貪心做某些事,他現在知道貪心的毀滅力有多大。他將必需為他的念頭及行為發展出新的動機,就是為了這個目的需要無畏與勇氣。養護這種無畏與勇氣至最深層的念頭之源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學生要學到絕不因失敗而氣餒投降。他必需能勝任以下的要求「我將忘掉我在這件事上的失敗,我將再試一次就像這項失敗未曾發生過一樣」於是他奮戰訓練自已,直到他堅強到有無限的勇氣面對一切的艱難險阻為止。如果學生已經將這項能力訓練到某一層次,他便成熟到足以聽到萬物真正的名字,這項能力乃是高等靈界知識之鑰,因為啟蒙次第有一項訓練既是學習如何呼叫萬物在那神聖造物者精魂中真正的名。這些名字隱藏著萬物之秘。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啟蒙師與未啟蒙者講著不一樣的語言。因為啟蒙師知道一切有情眾生被召喚生於世間的真正名字。

啟蒙
啟蒙次第是秘修過程能夠公諸於世的最高層次。超越這一層次後的內容是一般人難以瞭解的,不過所有走過前行、開光及啟蒙次第的人都可以找到他的續修之路。
    啟蒙次第中修得的知識與能力是無法由其他方法得到的。除非在久遠的未來,在多次投生後經由相當不同的方法及不同的型態得到。今日的啟蒙師因此會(而且必須)體驗到唯有在久遠的未來、不同的狀況下才會經歷的過程。

    人只有修行成熟到一定層次後才有資格了知生死之秘。因此在證得這些高等知識及能力的路程上充滿了各種障礙。這就好像在沒有足夠經驗時不應該使用槍炮火器以避免造成大災難。在普通人的靈性發展過程中,於證得高等知識之前,人們會在多次未來的投生中經歷許許多多的折磨與難關。今日啟蒙的人將缺乏普通人在多次未來生中會得到的這些考驗。因此,啟蒙之路上一定要以其他的方式給予許多這類的考驗。所以給啟蒙師候選人的第一項指令就是這些被稱為「試練」的考驗。這是他必需經歷的,對前面提到的各項次第修持成果的考驗,也是內修的正常歷程的一部分。

    這位啟蒙師候選人必需已經經歷過前面幾個次第,並且與高等靈界之現象有所接觸。第一項試練包括了要見到無生物、植物、動物與人的實像,即它們在靈性之眼與靈性之耳下的實像。要見到這些實像這位啟蒙師候選人,必需經歷一項「靈性之火淨化」的過程。因此這第一項試練通常被稱為「火的試練」(Fire Trial)。

    對許多人而言,日常生活或多或少就是在不知不覺的接受啟蒙過程中的「火的試練」。這些人經歷了許多的磨難,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因此他們的自信勇氣與毅力都在試練下變得異常堅強。所以他能隨時隨地平靜堅強的,以他們超卓的靈魂承擔任何的悲哀與痛苦、失望與挫折。這些人多是啟蒙師,只是他們自己不知道罷了!因此他們需要的便僅是一點修練以將他們的靈性眼耳打開,證得神通。因為我們要強調,真正的「火的試練」並不是為了滿足候選人的好奇心。雖然他學到了許多奇特的、他人完全不知的知識,但這些所謂靈界知識的求取並不是其終極目的,這只是到達終極目的所用的方法而已。其終極目的乃包涵於最後的證悟之中。我們要感謝這些高等靈界知識,由其修證得到的真正的自信、高度的勇氣以及寬宏大量和堅忍惠人都是在低等世界無法得到的特質。

    候選人可以在火的試練後不再繼續向前,等待下一生有著更強健的心靈與身體後,再繼續他的啟蒙次第。在這一生,他將證明他自己是一位對社會、對人類更有用的人。不論處在何種身份、地位,他也會發現他堅定果決、慎思明辨及利益同倫的能力都會大大的增加。

    不過,如果他決定在火的試練之後繼續上進,他必須修持到秘修中所謂的靈界秘文(occult scripts)顯現於其前的境界。秘法之教授即是以這種文字展現。因為萬物的秘義是無法用一般文字語言來表達。這些靈界秘文也無法用學習普通語言的方法進行,只能儘量將這些教學轉譯為一般的文字語言。學生在神通力發展時會有一種內在的力量,覺得有責任要解開這些靈界所見一切的秘義,不過在此時最好是能夠遵循在這一方面已有經驗的修持者的指導。

    這些文字並非隨意發明的,它們乃反映了這個世界上萬物的力量。學生會馬上發現這些秘文與他在靈界所見的形形色色互相對映。他於是瞭解到他以前所見所學好像是在學認字,現在才開始學讀書。所有以前所見相互分離的形色聲,現在都是完全相連的整體了。在此時他也才開始確定自己對靈界所見的正確性。

    感謝這種秘文的存在,學生也從中學到以前未知的戒律與責任。也因為如此,他能執行普通人無法做的,有重大意義的事情。也就是說,因為瞭解及遵循著秘文中的指示,他的一言一行都遵循著高等靈界的法則與旨意。

    不過在此處要強調有許多人天生就有特異的能力做這些事情,雖些他們沒有經歷過秘修。這些人一生都用這些特異能力為人群造福。我們將不在此討論其原因。他們與啟蒙師候選人的差別就是後者是全然明瞭於整個狀況,而且是以完全清明的意識做每一件事情。他的能力乃是修練得來,並非外力賜予。我們要誠心的尊敬感謝這些「上天恩賜」為人群服務有特異能力的人士們。但我們也不應該因為這個原因就認為秘修所做的努力都是不必要的。

    在學生學得秘文之後,就有另一項「試練」等著考驗他。看他是否能夠在高等靈界自信自在的行事。在日常生活中,他因為外力的動機而行事。他也因環境所需做著他的職業。在這兒,我們應該已經不需要再提,學生不可因為他生活工作於高等靈界,就忽略或不顧任何日常生活的責任。沒有任何高等靈界的責任可以強迫一個人忽視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責任。父親仍盡父職,母親仍盡母職。不論是官是兵或任何職位都不會因為秘修而忘職。反而應該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項能力都變得更強,表現更為傑出,令一般人難以瞭解。不過,也有一些情形是某些啟蒙師的所做所為令一般人無法瞭解,但這些只是少數的特例。

    在這一層次的啟蒙,已經沒有外力的刺激要學生去做任何事。他只是遵循著秘文中的法則行事。他必需在這第二個試練中,就像執行一項日常工作中的任務一樣堅定明確的完成任務。因為這個原因,在秘修過程中他會發現他面對許多特定的責任。他必需用他過去在秘修中所見所學來完成這些任務。如果他由秘文瞭解他的責任而且正確的完成任務。則他便通過了這項試練。是否成功可以由他在靈界所見的形、色、聲,因他所行而產生的變化上看出來。這項試練於是稱做「水的試練」。因為在這個層次,候選人的所做所為並無外界的支持或刺激。就好像游泳者,在超過自己高度的水中游泳。學生一定要不斷的執行這些任務,直到他能在這種情形下覺得完全平靜堅定為止。

    這些試練的重要性乃在於你通過試練時心性的素質。經由這些高等靈界的經驗,候選人在短期內將心性的素質提升到的層次,相當於他在多次未來生之後才能達到的層次。要達到這種層次,重點乃在於他必需完全由秘文法則及他的靈性眼耳帶領他走過這條路。如果在這條路上他行事時滲雜了任何自己的意見及欲望,或者他為了個人的喜好,明知故犯的偏離正道,則行事的結果就會與所預期的完全不同。他會因此亡失原先行動所期望的目標,困惑於是產生。所以這項試練會有許多機會讓他考驗自己的「自我控制力」,這就是試練的重點。在這兒,再度的,對於那些在啟蒙之前就已經在生活磨練中修得自我控制力的人,他們會很容易的通過這項試練。任何能夠放下個人的欲望與喜好,不受誘惑,完全遵循高尚的理想與原則行事的人,這樣的人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啟蒙師。他們只需要一點點的努力便可以通過這項試練。沒錯,依修行法則而言,在生活中不知不覺磨練得來的「啟蒙經驗」,乃是通過這項試練中不可或缺的條件。這就好像幼年時沒有好好學拼字的人,長大後便很難改善這項缺陷。同樣的,若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控制力很差的人,便也很難在高等靈界中維持自製力。因為物質界的東西不會隨著我們的希望、欲念或喜好而改變,然而在高等靈界,我們的欲念乃是所有「果」的「因」。若我們要在高等靈界創造一項成果,我們一定要有完完全全的自製力,我們一定要遵循正道並消滅一切竄起的雜念。

    在這一階段的啟蒙有一項特質十分重要,那就是「完全無疑的良好判斷力」。這項特質在前面幾個階段就要注意培養,因為現在便是候選人證明自己是適於真知的道路的時候了。唯有能夠分辨迷夢、幻境、迷信、假像與實像的人才能繼續前進。還有,所有的偏見或成見都一定要消滅。一定要讓真理帶你前進。必需放下自己的喜好與意見,只要有個人的意見就很難達到在高等靈界確認所見無誤的境界。

    心性傾向於迷信幻夢的人是無法在走向高等靈界知識的路上走得遠的。他們都不適於這條路。我們得特別的強調這一點的重要性,但這並不是說學生不能有詩情畫意或熱切的信心和願力,只不過在通往第二試練的門口上寫著「你一定要除去偏見」,而在第一項試練的門口上則寫著「若你沒有判斷基本常識的能力,則你所有的努力都會白費」。若你在這方面已經足夠進步,便有第三項試練等著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玄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